close

01-010

▲自從SONY在IFA2014發表Xperia Z3與Z3 Compact這兩款旗艦級的智慧型手機,感覺起來好像跟之前的Z2差不多,規格上也只有小小的提升,但是畢竟還是新手機的發表,一定會有一些新的設計藏在機身裡面,有更多人性化的貼心小設計在其中,加上之前參加過ZU的體驗會,老實說SONY在消費者體驗這方面是滿用心的,通常會準備滿多機絲給參加的朋友來使用,再加上這是Xperia Z3與Z3 Compact首次在台灣曝光,我們大概是前幾批能摸到這2支手機的人員,真的很期待這次的體驗會;這次台北場的體驗會是在信義誠品6樓的The Library閱讀堂來舉辦。

 

01-020

▲閱讀堂的外牆上貼著Xperia Z3、Z3 Compact雙旗艦搶鮮體驗會的海報。

 

01-030

▲體驗會的報到處,由於還沒有開放入場所以先在外面隨便拍拍,閱讀堂的另一邊外牆都貼滿各種顏色的Xperia海報,感覺起來Xperia好像多了好多顏色,也年輕活潑了許多,會場裡面感覺好像很好玩的樣子。

 

01-040

▲閱讀堂內部的照片,裡面的空間算大了,以一場只有20人參加的會場來說真的滿寬敞的,只是場地再大,體驗會一開始大家只會儘量往前擠,只會集中在前方的位置;由於預先進場而且還沒到正式體驗會的時間,旁邊的功能展示區是不能先進去使用及拍照的,網友只能先去前方拍Z3 Compact的手機,其餘時間就只能先跟其他網友聊天了;在此小小抱怨一下,為何這次體驗會網友坐的位置要按照報到進場順序依序坐在指定的位置,不能先進場就自己挑選喜歡的位置自己坐呢?最早的幾個是一定坐坐單邊的最前面,但是後面幾個必須坐在後面一桌,而不能坐在另一邊的第一桌,反而是後面不曉得為何又可以自己選位置坐了,造成我的小小困擾,還好這次參加人數不多,參加體驗的影響不是很大,只是這種位置的坐法,個人是覺得很怪啦。

 

01-050

▲體驗會前突然出現的Xperia Z3疊疊樂,但也僅只出現一下,似乎也只是供網友拍拍照就收了起來;這裡有這次Xperia Z3發表的全部綠、黑、金、銀4種顏色,疊起來還真好看,但是想一想,為何參加的網友有20位,可是手機只有10支呢?難不成2人共用1支手機體驗嗎?

 

01-060

▲這場體驗會跟一般體驗會有小小的不一樣,以往體驗會是由主辦單位或場地本身提供茶點供網友自行拿取,但也許是體貼大家是剛剛下班後就趕過來,也許都沒吃晚餐,加上人數少準備點心不方便,乾脆就跟餐廳用餐一樣自己點餐,可以點燴飯或義大利麵2種,當然選項不多,但是感覺誠意十足,也抱歉沒仔細聽可以選的的餐點名稱,只知道是麵和飯,當然剛開始根本是沒時間吃,但是一有時間空下來吃下一口,感覺真是美味呀,這飯還真濃郁,滿好吃的,有機會真想來這裡慢慢吃一餐。

 

01-070

▲這次體驗會的小禮物,書的部分是報到時就發的,原來以為只是一本介紹手機的一本雜誌,而且剛好是介紹Xperia Z3、Z3 Compact這兩支手機,但是在回家後經網友發問才仔細的翻閱了一下,原來這本不是雜誌,而是一本Xperia Z3、Z3 Compact的彩色工具書,裡面仔細的介紹了這兩支手機的功能與使用方式,也難怪這次體驗會都沒有發任何的型錄給我們,原來這一本就是非常詳盡的型錄呀;另外這點帽子是要使用手機在facebook打卡發文後才可以領到的,有點潮。

 

01-080  

▲這場體驗會的主持人。

 

 

02-010

▲這邊就是座位旁的功能展示區,要能特定時間才可以進入此區域參加體驗;這次體驗會是規畫在官方做完產品介紹與01編輯的分享之後再進行網友的體驗,原則上是依照進場順序前半部先進入此區域做功能的了解與體驗,另一半的網友坐在原位置上一人一隻手機做細部的操作,所以剛剛只看到10支Z3的疑問這裡就幫忙解答了,參加體驗會的人數是20人,一半留在坐位上使用的人數只有10人,所以疊疊樂上面的手機數剛好就只有10支。

 

 

02-020

▲將一台Z3與一台Z2放在震動的機器上看兩者的錄影效果有何不同。

 

02-030

▲因為Z3搭配了內建的BIONZ for mobile影像處理技術,等同於Cyber-shot同等級的影像處理能力,藉由內建的SteadyShot進階版防手震功能跟只有一般防手震功能的Z2相比,後方的顯示器上看到兩者的防手震功能還真的差很多,Z2錄下的像晃動的真的很大,相較之下Z3錄下的影像就只有些微的晃動,能做到這種等級的防手震真得是很厲害耶。

 

02-040

▲現在Z3的錄影也已經支援中斷錄影了,尤其是錄影的中間出現不重要的部分,以往要不直接中斷錄影,不然就是全部錄進去,現在在錄影的中間可以按下暫停鍵,影片錄影的狀況會中斷,畫面左下角會出現一個小影像紀錄,再按下錄影鍵後影像會再繼續紀錄在同一個檔案裡,同時畫面左下角會增加另一個小影像格,依照照樣的使用模式,使用者就可以依照需求將片段的影片集中錄製在一個檔案內,檔案會比較精簡,而且觀看時就可以完全看到重點,是一個很方便的設計。

 

▲Sony雙旗艦Xperia Z3、Z3 Compact體驗會_防手震與中斷錄影簡介。

 

 

02-050

▲工作人員拿出一個暗箱,示意可以使用Xperia Z3的相機在低光源下拍出更為清楚的照片。

 

02-060

▲以往的Xperia手機就是以防水與夜間拍攝功能為特色,以低光源來說,Xperia系列的手機其實就已經表現得比其他牌手機都來的好了,現在Xperia Z3更搭配了Exmor RS for mobile感光元件,感光度也已經拉高到ISO12800這個恐怖的程度,甚至比許多的傻瓜相計規格都要來的高,所以在暗部空間中可以拍出比較亮、比較清楚、比較多細節的照片,當然也可以清楚的拍出黑色箱子裡的小汽車照片出來;首先工作人員先請一位網友用肉眼的方式看一下黑箱中裡面有沒有看到東西,結果是沒看到,之後使用Xperia Z3的自動場景辨識模式,在低光源的環境底下會自動偵測,然後使用ISO12800的感光度來拍攝照片,結果就拍出一張紅色金龜小玩具車的照片出來。

 

 

▲Sony雙旗艦Xperia Z3、Z3 Compact體驗會_低光源拍照介紹。

 

 

02-070

▲Xperia Z3搭配了Triluminos原色顯示技術、X-Reality極真顯示技術、Live Color LED、IPS面板,除此之外Z3還搭配了一個超逼真的模式,是一個更為升級與進化的一個動作;首先先用一隻Z3 Compact只開啟X-Reality for mobile這個技術,而將另一隻Z3開啟超逼真顯示模式,在同樣的圖片下,會有些微的不同。

 

02-080

▲這次的Z3系列將螢幕的亮度提高到了600流明值,跟之前的Z1與Z2只有500流明值相比,在一個強光的照射底下,Z3系列的手機依據可以很清楚的顯示畫面,而且畫面並不會因為變亮了,而影像變得看起來變白,其色彩還是可以看到許多細節在裡面。

 

 

▲Sony雙旗艦Xperia Z3、Z3 Compact體驗會_超逼真顯示技術介紹。

 

 

02-100

▲圖片中手機裡的軟體並不是市售的軟體,而是工程用為了顯示特別功能之間的區別而特別設計的;因為Xperia Z3系列搭配了DSEE HX高傳真數位音質還原技術與支援Hi-Res Audio高解析音樂,所以特別用了這套工程軟體來顯示使用前後的差異。

 

02-090

▲現在大部分使用者都常會將mp3這種音樂格式放到手機中來方便聽音樂,但是mp3是一種壓縮過後的音樂模式,有可能壓縮不多就跟原CD音質差不多,但也可能壓縮很大,原音被破壞了,跟原本CD原音中的差別大都是高音的部分與很多小細節被消除了;Xperia Z3系列搭配了DSEE HX高傳真數位音質還原技術能將壓縮破壞過後的音樂進行高頻率信號的還原,所以開啟DSEE HX後工程軟體中中的紅色高音區塊被還原了出來,補足了哪一個部份的音域,就可以聽到接近CD原音的聲音表現,如果聽覺上聽不大出來,也方便測試人員用視覺的方式看出使用前後的差別。

另外所謂的Hi-Res Audio高解析音樂是SONY對聲音品質的一個新標準,這種音樂格式是超越CD的音效表現,使用了Hi-Res Audio的耳機等配備也要有可以播放Hi-Res Audio的輸出設備才可以,Xperia Z3配備了Hi-Res Audio不單單可以完整重現超越CD原音的音質,就算用這個功能撥放較低規格的mp3檔案也可以重現音樂本身內部的細節,就像照片原來20K-40K中黃色高音部分產生的變化。但是以上皆只是用看的,還沒時間實際用聽的來體驗啦。

 

02-110

▲原廠很貼心的有在現場放置了配備Hi-Res Audio功能的MDR全罩式耳機來供網友試聽。

 

02-120

▲這是一個故意要製造出噪音的展座,主要是讓使用者感受到這支手機在降造方面的能力,Xperia Z3配備了Digital NC數位降噪技術,可以主動消除周遭大約98%的噪音,除了消除周遭的低音噪音外,也可以阻絕高音部分的噪音,如果再搭配降噪功能的耳機之後,耳機會利用內部的麥克風取樣噪音,然後再透過Xperia Z3的DNC迴路補償,清除噪音達到最高音質效果。

 

 

▲這次Xperia Z3的雙前置喇叭單體有加大,在音質與音量上都有向上提升,建議可以使用各自的手機與Xperia Z3的喇叭音樂做比較。

 

 

02-130

▲BSP10藍牙立體聲喇叭,是一台可通話式的喇叭,只要先跟Xperia Z3用NFC做連結,在來電時按下上方的通話鍵,除了使用啦叭的聲音輸出外,也內建麥克風,所以就可以直接通話,跟之前推出的球形藍牙喇叭不同的是,BSP10配備5W的最大輸出功率比之前的喇叭更大,而且使用時間最長約7小時。

 

02-140

▲BSP10藍牙立體聲喇叭有黑與白兩種版本,而且支援Qi無線充電,旁邊黑色圓盤就是專屬的無線充電器,而且Xperia Z3也會出支援無線充電的皮套,可以使用這個充電座。

 

02-150

▲SBH60立體聲藍牙耳機,也是一台可通話式耳機,可同時支援有線與無線的功能,耳機要沒電時就可以透過有線的方式由手機端來供電,或是想聽比較好音質的音樂時候也比較建議使用有線方式連接,無線方式是透過藍牙方式連接。

 

02-160

▲SWR智慧手環,使用1.4吋E-link曲面螢幕,這隻手環可以支援講電話,除了也具備跟第一代相同的健康管理功能,累積行走的步數,也可以顯示環境溫度及濕度的量測,可以當音樂播放器,世界時鐘可以支援3個國家或地區的顯示,Google行事曆的顯示,也可以幫忙協助尋找手機,手機端會放出音樂方便辨認,而重量只有24g,有IP58的防水等級。

 

02-170

▲這是Xperia Z3專屬的感應式智慧皮套,除了可以有效的保護手機之外,皮套蓋上後除了依舊可以使用拍照功能外,透過中央透明的視窗還可以看時間、天氣、訊息與未接來電等等通知,而且也可以做音樂播放的控制來操作手機。

 

02-180

▲感應式智慧皮套也搭配Xperia Z3推出相對應的4種顏色。

 

02-190

▲感應式智慧皮套打開狀態,其實跟Xperia Z3的組合並不是像其他手機一樣跟塑膠部分做卡合式的方式結合,而是靠著皮套內部右側大面積的黏性物質(有點像3M的無痕掛勾一樣夠黏而且方便拆下的方法),黏著手機背面來固定,事實上黏的還滿緊的,要拆下來還有點困難,而且清潔也很方便,用水就可以清潔乾淨了。

 

 

▲Sony雙旗艦Xperia Z3、Z3 Compact體驗會 保護套簡介。

 

 

02-200  

▲使用感應式智慧皮套的Xperia Z3開啟的狀態。

 

 

▲Sony雙旗艦Xperia Z3、Z3 Compact體驗會_與配件或其他裝置的連結介紹。

 

 

02-210

▲耀石黑、冰晶白、古銅金與銀箔綠4種顏色的Xperia Z3。

 

02-220

▲QX30外接式鏡頭相機。

 

02-230  

▲現場也展示了粉紅色與古銅金的QX10相機。

 

 

 

03-010

▲Xperia Z3的規格表。

 

03-020

▲Xperia Z3的尺寸是146x72x7.3mm,實際量測是146.5x72.4x7.7mm。

 

03-030

▲Xperia Z3的重量是152g,實際量測是151g。

 

03-040

▲Xperia Z3的右側依序是micro SD蓋板、電源鍵、音量鍵與實體拍照鍵,Z3的外觀還是依照Xperia的傳統是以OmniBalance全平衡來設計,四周是以圓弧為斷面為元素,採用鋁質金屬做邊框,因為寬框圓弧圓潤,握持時的感受還滿舒服的,micro SD的複合式金屬防水蓋板將外型給完整承接,手機4個角落設計了4個類金屬外觀的硬質橡膠,除了防治落下時摔傷手機也可避免不小心的角落碰撞,而且4個角落橡膠與4邊金屬的連接設計得很好,雙手觸摸時可以無段的延伸,觸感的差異也不大。

 

03-050

▲Xperia Z3的上方有3.5mm的耳機孔和降噪麥克風,耳機孔雖然是直接外露的,但是可以做到完全的防水。

 

03-060

▲Xperia Z3的左側從上方依序是micro USB蓋板、磁扣式充電連接器與吊飾孔。

 

03-070

▲Xperia Z3的下方乾乾淨淨的。

 

03-080

▲Xperia Z3的正面是片強化的玻璃,內建一個5.2吋的1080p IPS面板,上方及下方各有一個比Z2更大了喇叭,螢幕上方右側是顆200萬畫素相機。

 

03-090

▲Xperia Z3的背面也是片強化的玻璃,左上角是顆2070萬畫素的SONY G鏡,下方是閃光燈,背面中央偏上方是NFC的位置,其他部分是照相功能的規格表。

 

03-100

▲Xperia Z3的micro USB防水蓋板開啟後的狀況,只需要用指甲稍微勾一下就可以開啟。

 

03-110

▲Xperia Z3的micro SD防水蓋板,開啟後內有nano SIM卡槽、micro SD卡槽與手機資料標籤,這部分大都都是不常使用需要常打開蓋板的部分。

 

03-120

▲手機資料標籤的位置,因為這個標籤放得滿深的,相較Z3 Compact的標籤用指甲勾一下就出來了,Z3的這張我就沒辦法了,可能要靠使用工具。

 

03-130  

▲3款Z3排排站,怎麼獨缺綠色呢?

 

 

04-010

▲一剛開始試用Xperia Z3馬上出現的是協助使用者初步完成手機個人偏好設定的程序,像Wi-Fi連線,設定Google帳戶。

 

04-020

▲個人偏好設定中的加入SONY應用程式與服務、社群網站的連接,完成後就可以直接來使用這支手機了。

 

04-030

▲SONY的What's New 應用程式,長按首頁鍵也可選擇快速啟用該 App。

 

04-040

1.首頁。
2.應用程式選單。
3.常用功能選單。

 

04-110

▲通話內部選項。
1.連絡人。
2.電話。
3.電話的其他功能。

 

 

04-120

1.我的最愛。
2.群組。

 

04-130

1.Xperia連線。
2.Xperia連線。
3.個人化。

 

04-140

1.影像增強,X-Reality for mobile與超逼真模式都在這邊開啟。
2.音訊設定,降噪與高解析音樂功能開啟處。
3.電源管理,預計待機時間超過2天。

 

04-150

1.STAMINA模式。
2.低電量模式。
3.手機資訊,使用Qualcomm MSM8974PRO-AC處理器,Android4.4.4版本。

 

04-160

▲Walkman功能部份:
1.Walkman的撥放首頁。
2.右上角的Walkman功能選單。
3.媒體伺服器。

 

04-170

1.音訊設定。
2.設定。
3.耳機選項。

 

04-180

1.Lifelog與繪圖。
2.Lifelog的介紹。
3.使用條款。

 

04-190  

▲繪圖功能。

 

04-050

1.眾多的相機應用程式。
2.多的相機應用程式。
3.相機的設定畫面。

 

04-060

1.相機的錄影設定。
2.相機設定。
3.相機的相機設定。

 

04-070

▲使用Z3相機在開啟閃光燈下拍攝暗箱中的汽車照片。

 

04-080

▲使用Z3相機在使用ISO12800感光度拍出的照片。

 

04-090

▲使用Z3相機一般模式所拍的照片。

 

04-100

▲使用Z3相機一般模式所拍的照片。

 

 

▲使用Z3相機一般模式下所拍攝的影片。

 

▲Sony雙旗艦Xperia Z3、Z3 Compact體驗會 Jerry使用AR趣拍。

 

 

 

05-010

▲在展示區出現的Xperia Z3 Compact4色到齊,分別是蜜橙橘、湖水綠、銀河黑與棉糖白。

 

05-020

▲Xperia Z3 Compact4色集合照。

 

05-030

▲Xperia Z3 Compact疊疊樂。

 

05-040

▲Xperia Z3 Compact的左側中央是底座接點,上下各是防水保護蓋,其保護蓋設計的滿好的,用手指甲稍微一撥就可以開啟,重點是這一些保護蓋還可以達到業界最高規格的IP65/IP68防塵防水認證。

 

05-050

▲保護蓋開啟狀態;這一點是有點抱歉,因為Z3 Compact都是放在展示區,所以沒有查看到這麼仔細,以致於沒有跟工作人員確認每一項連接器的位置,唯一我可以確認的是外面印有micro SD的保護蓋最上方的應該是micro USB插槽,跟下方保護蓋的手機資料標籤;而我合理猜測外面印有micro SD的保護蓋的另一個卡槽應該是micro SD的卡槽,但是下方的保護蓋中的nano SIM卡槽就不太確定位置了,關於這點是有點抱歉的。

 

05-051

▲回到家之後看了手機GOGO出版的這個Xperia Z3、Z3 Compact雜誌之後發現好像有一點問題,書中的Z3 Compact左上方印有micro SD的保護蓋內標註的有micro SD與nano SIM卡槽都在裡面,那我拍到的micro USB插槽跑到哪了呢?怎麼跑到書中下方的保護蓋裡了呢?這有待其他使用者幫忙解惑了。

 

05-060

▲手機資料標籤拉出來的狀況,其實讓張標籤藏的並沒有很深,所以很容易就拉出來了,比Z3的容易多了,而且還滿意外的這張標籤還滿大張的,我原以為是像ZU一樣小小短短,沒想到越拉越長,完整拉出來真的跟手機寬度差不多。

 

05-070

▲Xperia Z3與Z3 Compact的合照。

 

05-080

▲5.2吋的Xperia Z3與4.6吋的Xperia Z3 Compact在尺寸上的差異。

 

05-090

▲Xperia Z3與Z3 Compact上方都是耳機孔與麥克風孔,只是兩支的位置有點不同,另外比較不同的是Z3 Compact的耳機孔周圍有亮面的類金屬邊框。

 

05-100

▲Xperia Z3與Z3 Compact的左側差別是Z3下方有吊飾孔,而Z3 Compact的下方是保護蓋。

 

05-110

▲Xperia Z3與Z3 Compact的下方不同點是Z3下方很乾淨,而Z3 Compact有吊飾孔及麥克風孔。

 

05-120

▲Xperia Z3與Z3 Compact的右側不同的是Z3上方有保護蓋,而Z3 Compact則沒有。

 

05-130

▲Xperia Z3與Z3 Compact的超級疊疊樂。

 

05-140  

▲Xperia Z3與Z3 Compact全色系到齊。

 

 

 ▲Sony雙旗艦Xperia Z3、Z3 Compact體驗會 產品介紹 Jerry Part1 

 

 

▲Sony雙旗艦Xperia Z3、Z3 Compact體驗會 產品介紹 Jerry Part2

 

 

▲Sony雙旗艦Xperia Z3、Z3 Compact體驗會 產品介紹 Jerry Part3

 

 

Sony雙旗艦Xperia Z3、Z3 Compact體驗會 產品分享 01編輯Nanako Part1

 

Sony雙旗艦Xperia Z3、Z3 Compact體驗會 產品分享 01編輯Nanako Part2 

 

01-090  

這次體驗會主要區分為展示區體驗與實機體驗,因為分組的關係,所以該在哪一區就必須在該區的位置,我是沒有實際記錄時間,但是我的感覺是我們這組待在展示區的時間太長了,等到回到座位上,主辦單位右無法立即將手機提供給我們,又消耗的一些時間,以致於才剛剛碰到照相功能方面,主持人就說距離體驗結束時間只有2分鐘了,這就是時機體驗部份內容很少的原因,以致於很重要的拍照功能無法很詳細體驗。另外在功能上,一般產品設計的流程是先求有再求好,而Z3現在很多功能都比對手產品功能強大,已經進階到更好的層次,下面我就會解釋我為何會這樣說。

所以大致上這次的體驗是以被花了較多時間的展示區體驗為主,針對我比較了解的部份做評論,而我認為這次Z3表現的很好的地方有:

首先是運動錄影防手震的功能,在展示區第一關沒想到就可以看到功能這麼強大的防手震功能展示,整機手機算是在震動機器上一直在震動,可是居然顯示出的螢幕的晃動效果不是很大,其實一般使用者在用手機錄影時通常為求錄影時的畫面更為穩定,有時手部要刻意的儘量拿在兩側,而且要拿穩,腿部必要時要儘可能的張開一點,馬步要站穩,就是為求拍照時的穩定,免得錄影效果晃來晃去,到時拿到電視上播放時,老實說有一些晃動的畫面真的會讓人不舒服,會頭暈想吐;所以我才說這個運動錄影防手震的功能真的很厲害。

 

其次是ISO12800的感光度,其實不單單是手機的相機,連傻瓜相機都一樣,在白天或光源充足的狀況下其實拍照效果都會有一定的水準,但是在夜間或光源不足的地方,它所搭配的相機優劣就立馬顯示出來,特別是在手機相機部份,這個差異更勝於傻瓜相機。而Z3在低光源甚至無光的環境中的表現真的很好,別隻手機可能完全拍不到的暗箱中的物體,其實在前一代的Z2上面就可以拍到了,但是Z3很厲害的是將原有的ISO6400硬是往上提高到達了ISO12800,整個暗箱中的小汽車看得更為清楚,而且更多的細結與陰影都看的到。不光是如此,在調整感光度到ISO12800之後可能會出現的噪點部份,再搭配上了SONY獨家的BOINZ技術,增加對焦與降噪的功能,讓暗處的影像連接的流暢,亮部的色更為鮮豔,噪點也減少很多,可以說Z3這隻手機上面的低光源照相功能是超過滿多傻瓜相機的。

最後是螢幕部份,在強光的照射下,它的顯示效果出奇的好。大家都有在戶外強光下使用手機的機會,不是手機上的顯示會看不清楚,更多的時候會被玻璃上的手痕油漬給影響真的看不出手機螢幕內容,甚至在照相時,手機螢幕亮到根本看不清楚鏡頭拍到了哪些東西?人員有沒有入鏡?姿勢對不對?在展示區展示時,Z3在強光的照射之下,手機螢幕的亮度會立即的在偵測後調高亮度,但是它的亮度調高並不會是完全的變白,還是會儘量的保有原本的顏色,這讓在戶外使用手機上的辨識度增加了,這點表現很不錯。

 

 

在缺點方面,除了有一些相機錄影上的功能會跳出可能會出現的溫度過高問題外,其實也找不到很明顯的缺點,這次除了Z3的體驗外,展示區也展示了Z3 Compact,但是這兩款的外型,配置與材質略有不同,老實說,我是認為Z3比Z3 Compact有質感多了,相較起來Z3 Compact跟Xperia同系列產品的區別度不大,當然去除掉市場區隔與成本考量這些因素之外,既然是同一個系列,為何不作成相同材質,相同的連接器位置呢?雖然是縮小螢幕尺寸,但是也可以很有質感的,這也是我僅能找到的小缺點了。

原則上我是認為手機的好壞,除了你要跟其他之手機來比較才會有好壞的問題,其實這一點是專業人員或是部落客或是01網友會做的事,其實大部分的使用者只會有一隻手機,所以通常沒得比較,而且手機的適應度,或是手機幫使用者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更為重要。我是認為這隻手機表現都很好啦,帶這這隻手機,能上山,還能下水,而且規格也都算是頂級了,設計上也滿好看的,算是隻不錯的手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areearthsman 的頭像
    rareearthsman

    稀客星球

    rareearths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