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不記得上次在01發文是在何時了,因為工作關係,再加上沒有遇到適合的產品,以至於好久沒出現在這個論壇,大部分都是處於潛水的狀態;現在因為生涯規劃購入了一台雷射雕刻機,想說自己還沒寫過這種大台的產品開箱(汽車試乘除外),所以在這裡分享一下這台機器的開箱過程。
台灣的工具機是世界有名的,市場上有滿多種類的雷射雕刻機,基本上要挑選哪台雷雕機主要還是依使用者的需求來判斷,例如,想要加工的材質?加工尺寸?哪種加工法?大小型式?甚至是單價...以我來說,我想要加工的材質以壓克力跟玻璃為主,壓克力要能切割5mm厚且切割面要光亮,玻璃部分要能做到酒瓶雕刻的功能,所以要能旋轉,再加上使用的場地就在自己家裡,所以希望越小越好,單價不能太高等等...所以我也先上網先蒐集一下資料,然後直接找廠商做樣品看實際的加工狀況,再比較了幾家機台之後,最後是選擇了台灣三軸的SU三系列的6040-60W的這台雷雕機。
6400-60W這台雷雕機可以直接切割5mm厚度的壓克力,而且斷面處理的還滿漂亮的,雖不到光亮無痕,但痕跡甚淺,表現上是我可以接受,再加上它可以裝滾輪結構,酒瓶雕刻就沒問題,所以看到寄來的樣品時,我就大概已經有了結論,應該就是這台了;當然選擇這台並不代表全都會滿意,像機台尺寸,到現在我還是有點介意,畢竟要放在家裡,自然是希望越小越好,但是越小台可加工的尺寸就越小,功能也比較少,應該也是妥協吧,也做好被老婆罵的準備,決定之後,一皮天下無難事。
▲6040-60W的規格表與產品特色,詳細介紹會在後面文章中說明。
▲可能是因為我有明確告知廠商,這台雷雕機是要放置在一般住宅中,所以廠商事先就詢問過我家的門寬、電梯尺寸等問題,怕搬運時進不了門要吊掛就麻煩了。這次運送與組裝是由黃姓工程師開輛廂型車由台中上台北,雷雕機機體與底座是分開的,所以放得進去車內,而且也沒有實體的"箱"可開,不管是紙箱還是木箱;因為電梯尺寸的關係,整台雷雕機是我跟工程師一起調整,以雷射管朝上方式從車上運送到屋子裡,原則上重量還好,但是體積有點大,一個人真的會很難搬。
▲所有零組件與設備,包含工具箱都進入室內。背景是我家客廳一側,我是規劃雷雕機放置冰箱旁邊,寬度大概是窗戶相當,但是之前與廠商連繫後就知道寬度會多一點點約10公分以內,深度部分,機器後端距離牆面約17公分左右,沒想到實裝之後,位置都比我想的再多一些。
▲首先將底座與主機用螺絲固定。
▲將雷雕機轉正,並將外面保護用的保鮮膜拆除。
▲將水冷機放定位。這台CW-3000水冷機適合CO2雷雕機的使用,屬於小型工業級散熱水冷機,散熱量是50W/℃,具有水流異常警示和超高溫警示功能,良好散熱可以保護機台與雷射管正常運作。
▲水冷機與雷雕機的冷水散熱是使用水循環,所以水管的進水與出水要特別小心,不能裝錯。
▲空壓機設置;這台小型空壓機是負責向雷射與被切素材交接處吹氣,可以吹除雷射產生的小火花及一些小削削或灰塵,也有冷卻的效果。將空壓機固定在橡膠墊上可以機體的震動,除了減少震動噪音外,也可延長使用壽命。
▲鼓風機的設置;雷雕機的加工原理就是使用雷射對被加工物做集中燒灼的動作,簡單來說就是燒東西,所以使用時會產生煙塵,這些煙塵會因被加工材質不同而有不同濃淡與味道的不同,所以需要風機將加工時所產生的煙塵給排出去;要固定在橡膠軟墊上,原因則跟空壓機是相同的。
▲因為機器要裝在家裡,我可不想家裡充斥著雷雕後的味道,所以我有加裝煙塵異味過濾系統,這台PM2.5的空氣淨化箱有三層的過濾,包含金屬濾網、HEPA濾網與活性碳濾網。
▲第一層金屬濾網,過濾較大的削削或毛髮。
▲第二層的HEPA濾網,過濾煙霧與PM2.5。
▲第三層濾網,正面是活性碳,反面是銀離子,負責異味的消除。
▲先將眾設備放置在預計位置。
▲使用長度可伸長為10公尺的導風管。
▲使用導風管連接雷雕機後方風扇與PM2.5空氣淨化箱,導風管邊緣需要做好固定。
▲將導風管連接PM2.5空氣淨化箱與鼓風機。
▲鼓風機出風處使用導風管。
▲裝上導風管後,雷雕機後方立馬擁擠了起來,這距離似乎比廠商跟我說的17公分還多了一些。
▲裝上導風管後,雷雕機右側的狀況,我是預計導風管會往後從窗戶往外排放,安裝時沒特別處理,後面有時間會慢慢調整,但也因為隨意擺放造成機器與冰箱的距離增加了,這部分後面再喬。
▲將活動腳架做輕微的支撐。
▲將保護蓋上的壓克力保護紙拆下並組裝。
▲我家大概屋齡已超過25年,那時大樓裡沒有設置接地線,也沒有220V的電壓,再跟水電討論之後,我家在2樓,也很難作條接地線到一樓後院,所以就放棄了這個設置,現在只能用現有的2孔插座頂著用。
▲因為我家只有110V的電壓,所以上網買了110V轉220V的變壓器來使用;其實這台變壓器是廠商給我暫用的,我上網訂貨時有詢問過廠商,變壓器會從香港寄來,大概10天就會到,這樣還有大概一個禮拜的時間才會交機,時間上綽綽有餘,但不曉得是疫情關係,海關檢查速度變慢了,還是...反正香港方面很快就寄出了,但...一直卡在台灣海關,一直到交機的前兩天,廠商趕緊送來這台暫用變壓器讓我的交機得以順利進行;這台雷雕機的總功率不到1000W,搭配的變壓器夠用了。
▲不知道是否是搬運時將雷雕機立起來,裡面的工具箱有撞到雷射頭上的紅光,以至於紅光位置與雷射"點射"位置有點差距,所以工程師有做調整。雷雕機的雷射是沒有顏色的,為了方便使用者在沒有雷射前了解雷射的位置,所以設置了紅光來指引雷射位置,所以準確性是滿重要的。
▲反射鏡也確認是否正確。
▲6040-60W雷雕機的正面,中央由上而下依序是上掀式保護蓋,前上飾板,前下飾板及落料抽屜,右側是控制面板,右上方是操作面板。雷雕機尺寸是1400*740*960mm,底座高度390mm,右側突出的黑色雷射管艙為350mm長,所以機台如果扣除底座與右側的雷射管艙的話,方形尺寸為1050*740*570mm。
▲控制面板右上是鑰匙開關,左上是緊急開關,右下是滾輪雷射開關,左下是水平雷射開關,下方兩種雷射開關須將開關轉成水平狀態,在雷射雕刻啟動後才會有雷射射出,不然只會呈現空跑狀況。
▲操作面板,控制雷射頭位置、文件控制與其他細部操作。
▲上方電流表與溫度顯示。
▲雷雕機左側。
▲後視圖,上方為雷射管蓋板與下方的後蓋板,左側上方為水冷的輸入(進水)與輸出(出水)及空壓的輸入(吹氣),左下方為電源插座。
▲這台雷雕機的機身銘版,雷射功率是60W,雷射波長是10649nm,電壓是220V。
▲後方插座組有3個,有一個電源孔,水冷機的連接孔。
▲水冷的進水與出水,空壓的吹氣。
▲水冷機的進水與出水及連接孔。
▲後方雷射管蓋板開啟狀況。
▲這台使用的是2021年底的60W埃佛爾CO2雷射,型號是1200CL。
▲雷射管前端,右側是第一個反射鏡。
▲雷射管末端。
▲雷雕機右側,左上是平台升降鍵,左下是輸入I/0,中央是右側蓋板。
▲左上是平台升降鍵,左下是輸入I/0。
▲右側蓋板開啟。
▲上掀蓋板開啟。
▲雷射光由後方右側往左射出,經3個反射鏡與1個聚焦境後,在下方射出。
▲雷射頭由反射鏡與聚焦鏡組合,搭配紅光與吹氣。
▲吹氣輸入到雷射頭的結構,下壓藍色結構,黑色氣管可拔起,將氣管往洞口下壓聽到一扣聲即固定到位。
▲藍綠色開關為安全開關,上掀蓋板需蓋上後,雷射加工才可以正式啟動;右側為滾輪機構的連接孔。
▲蜂巢板,尺寸為40x60公分,也是這台雷雕機可以加工的尺寸,固定部分是直接放置在下方的劍條祖上,無其他的固定。
▲蜂巢板拿起時要小心不要撞到雷射頭,所以要先將雷射頭移到後方。
▲蜂巢板下方的劍條組。
▲雷雕機前方的兩個蓋板跟後方蓋板都是可以開啟的,所以物件只有寬度這個60公分的尺寸限制,只要寬度進得去,長度是沒限制的。
▲落料抽屜,可以方便清除從上方掉落下來的小物件。
▲加工區的後方有設置一條55公分的燈管,增加了加工區的照明。
▲調整位置後的6040-60W雷雕機可以更貼近右側冰箱,導風管也裁切固定好,整個場地看起來也比較整齊而不凌亂。
▲另一角度。
▲在設備都設置好之後,接下來是軟體安裝與軟體介紹與教學部分;交機時附上了一個2G的USB隨身碟,鋁合金的機身,外觀有雷射雕刻,搭配旋轉的結構,尺寸小又好攜帶,且具有保護功能。
▲隨身碟裡面有軟體、教學圖檔與其他資料電子檔。
▲隨附軟體的RDWorks是V8版本,有繁體中文版本,日後如果有更新板也會透過台灣三軸的官方facebook公告與下載;RDWorks這套軟體是第三方軟體公司提供的雷射雕刻專用軟體,在網路上是Open的,但我們使用的RDWorks是有經過台灣三軸客製化,除了開啟軟體時會有台灣三軸的開啟圖片外,視窗左上角也有台灣三軸的文字,最重要的是在RDWorks資料庫裏面有放置了滿多官方圖檔與圖庫;雷雕的一些參數也能在軟體裡找到,也都有台灣三軸的最佳化設定可以使用,對初學者來說較容易上手。
▲RDWorks可以使用輸入,也可以在軟體上繪製,輸入部分可以接受ai、dxf、plt、jpg、bmp、CorelDraw、dwg等軟體或副檔名,我常使用的ai、dxf、dwg都可以使用,但有時儲存的版本要注意,如果發生雷雕機接收後無法運作就需要再降儲存時的版本別;像使用ai檔就可以利用圖層的功能,將相同的加工法放在同一圖層來分類,這樣輸入到RDWorks裡面後自然也會分好圖層,加工起來會很方便。此外要自己畫也可以,有基本圖形可以使用,也是有尺寸可以調整,文字部分也OK。其實軟體部分有很多東西可以寫,只是寫起來會像教學文,內容會又臭又長,所以就不贅述了。
▲6040-60W雷雕機的操作面板,要寫的話,內容會太多,所以以....來代替;但要提醒一點,因為雷雕機具有保護機制,所以要讓雷射頭射出雷射光,也就是按下操作面板右下角橘色的"啟動"按鍵時,必須先關上雷雕機上方的保護蓋,保護蓋會啟動開關,雷射加工才會開始作動。
▲在按下操作面板的"啟動"按鍵前還有一件事要做,就是調整物件的高度,基本上雷射頭下端跟物件是設計成有距離的,像這台6040-60W雷雕機的雷射頭距物件的最有效距離是12mm,少或多並不是不能運作,只是加工成果就會不好控制,這裡就包括掃描深度、線徑寬度、切割後的尺寸,甚至原本可以切斷的厚度都切不斷了等等;要做成0距離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會有些缺點出現,例如放下跟拿取物件容易撞到雷射頭,燒灼的雷射光也會損壞貼近的雷射頭等,所以給個距離是一個好解決方案,這個12mm的小制具如果掉了也不用怕,到RDWorks的資料庫裡自己雷射一個就有了。
在操作上,黃工程師建議物件高度由高往低來做調整,意思就是先把物件貼近雷射頭,距離小於12mm,然後用12mm制具放在物件上慢慢觸碰雷射頭,同時慢慢按下雷雕機右側的平台下降鍵,直到高度制具高好可以通過雷射頭下源,這個距離就是12mm了;至於為何不建議由下往上來調整呢?主要是因為怕剛好到12mm高度時制具上方頂到雷射頭,怕造成設定跑掉或損壞,所以建議由上往下來調整會比較安全。
▲首先使用黃工程師帶來的5mm透明壓克力來做加工;這裡也要註明一下,這台6040-60W雷雕機的加工起始點是在工作區域的右上角,也就是說,右上角是原始設定的0,0點,雷射頭復位時就會跑回右上角,而每台雷雕機的起始點也不大相同,大都不是右上就是左上,連台灣三軸自家的雷雕機都有不同的起始點,這部分在RDWorks軟體的基本設定裡面也需要調整好。
▲使用5mm透明壓克力做物件,同樣圖案做陽刻與陰刻,加工法有切割跟掃描,都是使用資料庫裡的預設參數來做加工,切斷面亮度我不是太滿意,之後慢慢會試不同的速度與雷射能量來接近我想要的光滑斷面。
▲雷射雕刻有三種加工法,包括切割也、線條跟掃描;以上方的兔子形狀來解釋,右邊就是使用切割功能,也就是切斷,通常使用較慢的速度與較高比例的能量,經由慢速高能量來燒灼物件達到切斷功能;中間是線條加工,雷射頭只隨著線條上方跑,所以會跑出兔子的輪廓線;左邊是掃描功能,透過快速且低功率的加工,在物件上,兔子輪廓線內做內部的淺層雕刻,速度越快或功率越低,燒灼的顏色就越淺,反之就越深。
▲使用3mm厚度的段木為物件做的加工。
▲這是旋轉的滾動套件,降低工作高度後放在蜂巢板上,接上右側的4PIN連接孔後就可以使用;因為這台6040-60W雷雕機的電動升降平台高度為250mm,所以滾動套件跟酒瓶的高度夠用;此外,之所以要在兩條滾輪上都黏上膠帶,主要是因為,雖然滾輪上都有凹凸紋路來增加摩擦力,但畢竟酒瓶表面大都是光滑的,為了增加摩擦力以確保酒瓶有同步跟滾輪完全轉動。
▲酒瓶雕刻時要先輸入酒瓶的直徑(這台雷雕機只適用直瓶身的使用,曲面瓶身不適用),"周脈衝"並沒有調整,所以台灣三軸圖案雕刻後,高度正確但是寬度變寬,所以必須換算縮小寬度參數。
▲右邊是沒調周脈衝的文字,左側是換算調整後的正常比例文字。在實機教學時除了可以使用官方的樣板教學,也可以拿自己的物件與圖檔來做加工,也可以直接跟工程師討論一些加工效果與參數的設定。
▲因為機器是放在家裡,除了味道的問題外,聲音的問題也特別注意,這是只開水冷機時的分貝數,大概82dB左右,跟我家廚房的抽油煙機差不多。
▲這是只開啟鼓風機後的分貝數,大概86dB左右,就算同時也開啟水冷機也就這個聲量了,所以...看來儘量晚上不要開機好了,白天再開。
▲軟體RDWorks的操作手冊。
▲這台雷雕機共有3種方式可以將電腦上的檔案傳到機台上,第一種就是用隨身碟的方式,第二種就是用USB傳輸線的方式,而第三種是透過WiFi套件的方式(要選購)。
▲機器使用很重要,但是保養更可讓機器使用時間延長,更不容易損壞;這是隨附的保養工具,包括針車油、棉花棒跟95%酒精。
▲機體內的3個反射鏡與1個聚焦鏡都要清潔,使用乾淨的棉花棒沾點酒精,由內而外旋轉方式擦拭,依同方向擦,不要反向擦,要小心不要沾到小削削後再繼續擦,怕越擦越髒或刮傷鏡體,而使用95%的酒精就是希望擦拭完酒精可以完全揮發,水分過多怕水痕乾掉會留在鏡面上。
▲軌道保養,可以使用隨附的針車油或WD40來做潤滑,可以先用擦拭布先將軌道給擦乾淨,再上針車油。
▲在滑軌上滴上潤滑油,然後拉動雷射頭就能均勻抹平潤滑油在滑軌上。
▲升降平台的螺桿與鏈條也要上油保養與清潔;除此之外,機體上的蜂巢板、劍條組與落料抽屜也需要常清潔。
▲水冷機的保養主要是要換水與補水,大概半年要換純水或蒸餾水,水量大約5-6公升。
▲安全部分也要特別小心,因為雷雕是屬於燒灼的加工,操作時一定要人在旁邊外,滅火器的準備也是不可少的。
▲為了瞭解這台雷雕機的狀況,在正式設計雷雕圖案之前,我作了一些基本的測試;首先以雷射掃描來說,究竟兩個圖形之間的間距,多小是可以做得出來的,所以我用不同的間距來作測試,雷射掃描的參數是速度400/功率50這個一般的使用參數,圖片上方的數字就是兩個方形之間的距離。
另一個測試是,究竟要使用哪種的參數搭配在雷射切割時有比較好的切割斷面,因為我想要有漂亮且光滑的斷面,所以才作了這個測試,所以原則上我是採用資料庫中的5mm壓克力切割參數速度10/功率80為參考,在功率不變的狀況下將切割速度放慢,希望速度放慢後,雷射可以切得更細來達到光滑的效果,其結果先不說,我先解釋下方的兩排數字,在電腦上切割的形狀是25x13mm,因為切割是走在圖形線上,但是因為燒灼關係會往線的兩側燒,所以尺寸多少會小一些,原則上如果調慢速度,除了斷面會越光滑之外,長寬尺寸也會越來越小,加工結果也大致符合這個趨勢。
▲關於掃描間距部分,經實測後發現0.4mm的間距是可以做出來的,小於這個尺寸,基本上中間的尺寸多少都會被消滅,也就是壓克力的亮面表面被消除了。這個結果在不同的速度與功率配合下會有不同的結論。
▲這是斷面,原則上我覺得資料庫中的速度10/功率80並沒有很好,所以經試驗後我覺得,速度調整至8nm/s的狀況是我可以接受的,尺寸也沒縮小多少,斷面光滑度也OK。另提一點,之前黃工程師有提到斷面上有時會有兩種不同的雷射紋路的原因,有可能是雷射光切過壓克力後反射蜂巢板後所造成,所以如果介意的話,將物件與蜂巢板的間距增加即可,也就是將物件給墊起來,測試時的斷面紋路就會一致了。
▲我本來以為速度越慢,斷面會越光亮,尺寸會越小,其結果是,尺寸會越小是對的,但是否會越光滑,原則上到某種程度就不會再進步了,甚至速度縮短到6nm/s的時候,壓克力背面就開始出現燒灼的點,這張圖是速度最慢的2nm/s背面多點燒灼的狀態,所以並不是速度越慢的品質就越好,更何況速度越慢就越浪費能源,選擇最適當的參數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使用雷射掃描功能,搭配不同的速度與功率看雕刻的深度變化,與雕刻表面的不同,就看自己需要的效果來選擇不同的掃描參數;原則上要深一點,不是放慢速度就是調高功率。
▲雷射掃描後的放大圖,不同參數所產生的深度會不同,掃瞄出的平面效果也不同,邊緣也不是完全直角,而是有一點斜度。
▲這是使用雷射線條加工,雷射只在線條上跑,在最右側線與線之間的Pitch是0.3mm的時候,中間的間係是做不出來的,最小Pitch0.5mm就OK。
▲第一個設計先拿動物森友會的圖像來修改,凸面包括邊框,LOGO以及島民,設計好後先用列印看1:1時的效果如何。
▲在Illustrator裡面就已經用圖層來設計圖案,之後轉到RDWorks裡面自然會分成設定好的圖層,線框部分用切割功能來加工,要記得要下拉到最底層最後一個加工,上方的LOGO是用切割的線條加工,下方的島民圖案就用掃描功能來處理。
▲這是用6040-60W雷雕機加工完成的樣品。
▲之前因為工作關係需要製作壓克力的樣品,所以都發包給壓克力製作公司,也開始了與壓克力的連繫,對於雷射雕刻也滿有興趣的,但也只限於好玩,畢竟公司沒有雷雕機,所以也玩不起來;現在買了這台雷雕機,發現其實這個世界還滿廣的,也有許多的可能,但是都需要作滿多的嘗試。
以前還以為買一台雷射雕刻機,就什麼東西可以作,但也是直接接觸廠商之後才知道專款專用,金屬歸金屬,非金屬歸非金屬,光纖跟CO2也不同,甚至不同W數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很難買一台什麼都可以做的機台,而且又要體積小又價格低,真的沒有什麼都好又便宜的拉。
這台雷雕機我覺得表現算不錯了,特別是壓克力斷面的處理在這種小型機台還說算細緻的,雷射掃描的效果也不錯,但是大面積掃描的效果因為表面屬於破壞狀況,表現上不如小區域的掃描,線條功能的加工反倒我覺得是最好的,只跑線條就會滿清楚,之後在設計時就可以好好的利用。
最後也要謝謝來交機的台灣三軸黃工程師,原本大概2個小時就可以交機完成,這次交機大概花了5個小時吧,除了住家裡安裝比較麻煩,位置微調也花了一些時間,主要還是我有一直在錄影和拍照,拖了滿多的時間,再加上一直問問題,黃工程師都滿有耐性的一一回覆,所以滿謝謝他的。